Shop the Style!

 当读到i黑马的文章《LIFESTYLEMIRROR:一幅图片包含所有的购物信息》时,我的脑子里同时冒出 “shop this look”“group product”这些字眼和一些一闪而过的网页画面的影像,它们无一例外的给人同一种印象:“我不是在买东西,我只是在寻找属于我的那种风格!”我把这种电子商务网站的特质叫作shop the style。下面是关于Shop the style 的一些发现。

 

与高端时尚杂志跨界

意大利Vogue主编Franca Sozzani的儿子Francesco Carrozzini和他的拍档Emanuele Della Valle开设了一个新网站lifestylemirror.com,并请名媛Daphne Guinness作为网站的首页模特。(这是i黑马的一段原文。)这类冠以“高端”的网站重在通过文化传播品牌价值,并对时尚生活态度潜移默化的引导。

接下来的事情顺理成章。在首页吊足大众胃口之后,点击图片进入,视线没有落在传统的购物页面上。编辑用一个动人的故事说明这张图片所要传达的意思:何种情境下,怎样的人做出了怎样的选择。故事讲完了,读者被感动到了,想要体会一下故事主人公的心境?产品链接等着你去点!其实你看看下面这张图片里的Meryl Streep,谁知道她涂的是CHANTECAILLE的唇膏呢?编辑会去问她的化妆师吗?化妆师还记得吗?

 

加上social的标签

说到social shopping不能不提到Polyvore,它允许用户自己创建服饰搭配,允许其他用户分享、评论、引用到博客,单品导向购买店铺,另外提供相同风格的单品、同一单品不同搭配,其他爱好者的同类收藏品,同一家店铺相同风格单品。Polyvore贴近消费者的地方在于,对style作了深度分析,在了解消费者购买特征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潜在购物可能,使网购变得更加具有连贯性。

我一度像沉迷微博一样沉迷其中不可自拔,总觉得有那么多的style看都看不完,挑好了这套又想会不会还有更完美的搭配?时间久了难免有些审美疲劳,相比瀑布流的形式,不禁怀念那些可以选择“每页显示10/20/50个”和按标签浏览的网站了。

 

定制化

Shop the style到了真实消费者那里就成了shop my style,通过提供极致的用户体验满足个性化需求增加品牌好感度。my own bike就是这样一个例子。(我居然说不出任何一个自行车柄的样式名称,残念……)传统的自行车商大概只会告诉用户“我们有ABCDEFG型自行车柄,你要哪一种?”在my own bike这里,你只要具备看图和辨别颜色的能力就行了。选毕金色座椅蓝色车轮红色横杠,你心满意足自我膨胀自言自语“啊,这是宇宙中独一无二的我的车。”

 

回到最初的shopping 

不同于上述为客户提供的极端定制化,下面的这个Max Furniture(2010年Top 100 Online Retailers中4家家具网店之一)将风格预先搭配好,客户可以整套购买也可以只购买单品。用户浏览途径是:选择商品类别“户外家具”- 进入户外家具页面 – 在各种户外家具摆设组图中挑选出心仪的coronado系列 – 买一整套或者单品。

当用户们认为网店提供的搭配已经足够好,假如恰好他们也没有太多的时间和耐心再细细查看其他选择,就容易成为网店买手的拥趸。对买家来说,有人提供免费精致符合心意的家装设计,何乐而不为?

 

 

中国式的shop the style 

LINKCHIC被称作是“时尚类的导购媒体”,重心偏向“导”而弱在“购”,即在style的present阶段而不是引导shop。大多数页面和众多中国网页一样永远都是考验网民耐心的,一个页面分成十几个板块,一个fold中出现超过5个不同区域,原本高清的图片被压缩成小块。

相较而言,从导向购的部分显得有点单薄了。如下图风格页面,“带点休闲风格的西装短裤……打造极简风格。”这段文字同时出现在slide中和slide下方,slide下方的文字中又对关键字“西装”和“凉鞋”进行了链接处理(没有与其他文字明显区分样式)。“搭配中的单品” 与slide中的单品一样显示产品名称、链接到相同的页面,另外多了价格标签。 节省click的一种方法是,将“搭配中的单品”模块改为与关键字有关的产品推荐,如“更多/其他西装”“更多/其他凉鞋”“更多/其他极简风格搭配”。

引用发现1作结论,shop the style是shop your lifestyle 和show your attitude的结合。国外的模式比国内更多样化更成熟。中国的消费者们,你们准备好迎接shop the style时代了吗?